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每日一练
2023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2月27日)
2023-02-27 00:00

1.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下列母亲面对孩子的行为,做法合理的是( )。

A.婴儿哭闹——放任不管

B.幼儿自己把衣服穿反了——严厉批评纠正

C.幼儿收碗打翻了盘子——以后不再让其收拾

D.幼儿在家拖地——鼓励表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的阶段理解。

选项A,婴儿期,婴儿的目标是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母亲给婴儿提供食物并满足爱抚的需要,婴儿也需要满足母亲的需要。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这种不信任感可能伴随儿童度过整个童年期,甚至影响到成年期的发展。故A选项做法不合理。

选项B,儿童早期,这个阶段中的儿童已经学会了走路,并且能够充分地利用掌握的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饭、穿衣、大小便)。儿童这种对权力和独立性的渴望常与父母的要求相冲突。这时,父母要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给予适当的关怀和保护,帮助儿童形成自信心。如果父母对儿童一味的严厉要求和限制,会使得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过多的怀疑和羞怯可能会导致个体一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故B选项做法不合理。

选项C、D,学前期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感对内疚感。这一阶段,儿童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渴望帮助别人做事。成年人应该是鼓励和满足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而过多的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并产生内疚感。C选项做法不合理,D选项做法合理。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选项。

2.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对自己有一定描述。丽丽在自我介绍时描述自己是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漂亮的女孩子。丽丽的描述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成分。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调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自我意识发展成分的理解。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①自我认识;②自我体验;③自我监控。

A选项,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题干中,丽丽的自我介绍是一种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故属于自我意识中的自我认识。符合题干描述,当选。

B选项,自我体验,即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与题干无关,排除。

C、D选项,自我监控,又称自我调节,即属于自己的意志控制,比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自我教育等。与题干无关,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选项。

3.研究者通常认为,2~3岁是学习口语的最佳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从10岁以前开始,学习乐器在5岁左右为最佳。这是( )规律对教育的启示与要求。

A.互补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选项,互补性包括身身互补和身心互补,一方面机能受损,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B选项,顺序性指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其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

C选项,不平衡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表现出时快时慢、有早有迟的特点。根据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适时而教,抓“关键期”,故C选项符合题意。

D选项,个别差异性指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不一样。

综合上述,本题选择C选项。

4.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A.荀子

B.弗洛伊德

C.孟子

D.霍尔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性善论。A选项,荀子认为,“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B选项,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C选项,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质就能得到发展。

D选项,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综合上述,故本题选择C选项。

5.案例分析题

皮亚杰曾做过一个实验,给一个学龄前儿童展示两个相同尺寸的杯子,然后在两个杯子里倒入等量的果汁。当儿童觉得两个杯子里的果汁一样多时,把其中一个杯子里的果汁倒入一个更高更细的杯子里,再把这个细长的杯子放在另一个有果汁的杯子旁边。最后,问一下这名儿童两个杯子里的果汁是否一样多。事实上,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坚持认为那个细长的杯子里有更多的果汁,即使他们也很同意你没有添加果汁或倒掉一些果汁。现在,对一个学龄儿童重复这个过程,他就会知道虽然细长杯子里的液体看起来比较多,但把同样的液体倒入不同的容器里不会改变它的量,这体现了孩子认知思维的发展。

请描述材料中两个孩子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及其带给我们该给我们的教学启示。

【答案】

【解析】材料中第一个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第二个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第一个孩子不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因此不具备液体守恒,然而学龄儿童的认知进一步发展,具备了物体守恒,这体现了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其次,教师必须考虑到每个阶段孩子的特殊兴趣和需要,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对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要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为他们选择有趣的、形象的教材;当儿童到了学龄阶段,教师就要通过各科教学活动,让其掌握各种基本的科学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发展。

 

Copyright 2021 高正创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0360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