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备考干货
科目二辨析题23个考点全梳理,历年真题再现
2021-10-18 09:56

一、辨析题考点汇总

 

1.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混淆、教育的本质(人独有)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不平衡性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四大因素的地位混淆

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师教学目标)概念混淆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平均发展)地位混淆

6.课程的类型——概念混淆

7.教学相关:

(1)教学的含义——教师教的活动

(2)教学的地位——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跟德育混淆)

(3)教学的任务——传授知识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9.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转移

(2)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起伏

(3)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分配

10.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概念混淆

11.负强化和惩罚概念混淆

12.“学习”相关

(1)学习的实质(练习和反复经验、比较持久、改变)

(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13.先行组织者概念

14.最近发展区

1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6.学习迁移概念、学习迁移种类概念混淆(顺向迁移就是正迁移)

17.心理健康的概念缩小内涵

18.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19.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混淆

20.同化和顺应——概念混淆

21.德育相关:

(1)品德和道德概念混淆

(2)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3)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

(4)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

(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多端性、反复性

22.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概念混淆

23.非正式群体的影响缩小概念

 

二、辨析题真题汇总

 

1.课程就是学科。

【参考答案】

该说法错误。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参考答案】

表述错误。

学习是指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 

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比较短暂的。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我们学习驾驶车辆、学习骑自行车、学习游泳等行为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甚至终身不忘,这才是学习的特征。

故表述错误。

 

3.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

【参考答案】

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教师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4.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参考答案】

表述错误。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左右,容量为 5 ~ 9 个组块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甚至是终身且容量无限的记忆。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要经过复述,而非想象。

故表述错误。

 

5.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参考答案】

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

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指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包括道德教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

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6.气质是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上的心理特征,所以它是有好坏之分的。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它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通常称之为秉性、脾气、性情,心理学叫气质。气质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优势的一面,但是也都有消极的一面,所以没有办法比较其好坏。

故表述错误。

 

7.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因此,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不同的。

故题目说法错误。

 

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自发形成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主体上来说,德育过程是双边的,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单边的;2.从影响上来说,德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而品德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3.从结果上说,德育过程的结果与社会要求一致,而品德形成过程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因此,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

故该说法错误。

 

9.惩罚就是负强化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惩罚是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负强化是有机体摆脱厌恶刺激(即通过撤消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的概率。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而负强化是通过摆脱厌恶刺激来增加良好行为发生的概率。因此,惩罚与负强化不是同一概念。

故题目说法错误。

 

10.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非正式群体指的是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有助于班级管理与建设,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起着阻碍作用。因此,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故题目说法错误。

 

11.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因此,教学评价不只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故题目说法错误。

 

12.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参考答案】

此说法正确。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人总是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因素时,就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因此,习得性无力感与个体的失败归因有关。故题干说法正确。

 

13.某人从光线明亮的地方进入暗室,开始什么都看不见,慢慢能看见一些物体了,这种变化就是由学习导致的。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②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是一种感觉上的暗适应。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因此题干的描述不属于学习现象。

故题干说法错误。

 

14.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②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教学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故题目说法错误。

 

1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德育过程并不一定以知为开端。

故题目说法错误。

 

Copyright 2021 高正创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0360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