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历史与社会
《贞观之治》教案
2021-03-16 14:3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的建立的史实;知道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锻炼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唐太宗治国的措施

【难点】

贞观之治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电视剧《贞观长歌》片段,并提出问题:电视剧《贞观长歌》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唐朝的建立者吗?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进入到《贞观之治》内容。

(板书:“贞观之治”)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唐朝的建立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朝的开皇之治和大运河的开凿,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但是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

1.隋朝的灭亡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隋炀帝实施暴政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而也复习回顾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具体材料如下:

三次巡游扬州,耗费无数财物。他南下的船队,舳舻相接,绵延二百余里,陆上骑兵数十万,沿运河两岸护送。他好大喜功,耀武扬威,发动了三次进攻高丽的战争。出兵以前,他征调大批工匠、民工和兵士,出兵一百多万人,其中渡过鸭绿江的只有三十多万人,回到辽东的只剩二千七百多人。

学生根据材料不难回答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2.唐朝的建立

过渡:隋朝灭亡以后,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那就是唐朝。唐朝是什么时期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

学生阅读课文,很容易了解到:唐朝建立的时间是618年,都城为长安,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

3.唐朝建立之后不久就出现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权利斗争,这场斗争是什么?谁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教师播放玄武门之变的影视资料,学生能回答出这场斗争是玄武门之变,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是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

(二)贞观之治

过渡: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深谙隋朝灭亡的真实原因,因此及时吸取了前车之鉴,励精图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其在位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封建盛世。那么,这一封建盛世被称为什么呢?

贞观之治。

过渡:“贞观之治”是唐朝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出现“贞观之治”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相关材料,请学生结合教材与材料内容,以历史小组为单位,在5分钟的时间内去思考探讨上述问题。同时,提示学生可从治国思想、政治、经济、用人和纳谏等方面进行讨论。具体材料内容如下:

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的思想很明确,纳谏的目的就是防止乖谬和改正错误,以利于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先后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三十人。其中,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贞观政要》),凡数十万言。唐太宗就说,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皆魏征之力也”。

——《旧唐书·魏征传》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请小组代表起来回答,对他们回答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和完善。教师最终归纳总结如下:

(1)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人民。

(2)政治: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3)经济: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4)用人和纳谏: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过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贞观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基本形成。那么,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2.“贞观之治”的表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贞观之治”繁荣局面的相关视频,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繁荣局面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学生看完视频和教材后,不难答出:

(1)政治比较清明;

(2)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3)综合国力逐步加强。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作业:课下查阅贞观之治的相关史料或专著,加深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解和认识。

四、板书设计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2.“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

五、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21 高正创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0360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