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地理>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1970-01-01 08:33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的利与弊。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认识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疑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两段关于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和大连开发区的资料,结合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上述两个工业区都集中分布于某一地区内,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工业联系

【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布匹生产过程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问题】

(1)布匹生产过程需要哪些环节?

(2)前后工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

(1)布匹的生产过程需要从棉花—纺织—织布—印染这四个环节。

(2)工序之间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

【教师总结】

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工业与基础设施联系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问题】

(1)图中企业是否存在上述的工序上的联系?

(2)它们聚集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1)与上述联系不一样,不存在工序上的联系。

(2)集聚在一起是为了共用基础设施。

【教师总结】

这些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例如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在这种工业联系基础上的。因此工业联系包括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和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2.工业集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

【问题】

(1)找出工业集聚的含义。

(2)工业集聚的利与弊?

【学生】

(1)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2)好处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弊端是加剧污染。

【教师总结】

(1)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2)好处: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例如,为了充分利用运输设备,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为了共同利用廉价的能源,减少能源成本、耗电量大的冶金工业,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等等。

弊端:集中将会使原来对发展工业有利的某些因素趋于消失;企业间协作不便,无法共同辅助设施;投资大,运营费用高。加剧工业污染,破坏环境。

3.工业地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

【问题】

(1)工业地域的概念是什么?

(2)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

(3)工业地域如何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学科兴趣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

(1)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第二种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的出于同样的考虑,有的则是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

(3)可以分为两种,发育程度高的,例如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区、汽车工业区等;发育程度低的,例如食品工业。

环节三:巩固拓展

回顾导入环节的问题,解决疑问。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自己生活的城市,有没有相关工业集聚的案例,并分析原因。

四、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21 高正创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0360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