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成就动机的分类
1970-01-01 08:33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一、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知识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它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也就是知识的实际获得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因而它是一种重要和稳定的内部动机。例如,学生认为学习过程本身有乐趣或者出于对自然现象的好奇而产生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是认知内驱力在起作用。

这种内驱力,一般来说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但最初个体的好奇心只是一种原始的、潜在的欲望,并没有特定的方向,需要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逐渐巩固稳定下来,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和对学科的强烈兴趣,并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去满足这种需要,这也验证了学习动机和学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二、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手段和途径,这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例如,学生学习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学生为了去往自己理想的大学而奋战高考就是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体现。从它的对立面来说,失败对丧失自尊是一种威胁,能促使学生在学业上做出一定的努力,所以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例如学生为了得到父母的夸赞而努力学习的表现就是受到附属内驱力的影响。拥有这种内驱力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它对年幼儿童的学习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这同样也是一种外部动机。

四、三种内驱力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在成就动机中表现出来的这三个组成部分的不同比重,通常随着儿童的成长历程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占主导,他们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实现外部长者的期待,并得到其赞许。在儿童后期和少年期,而附属内驱力逐渐减弱,自我提高内驱力上升,儿童更加期待得到同伴和集体的赞许和认可。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Copyright 2021 高正创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0360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