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四川 > 教师招聘> 每日一练
【四川】2022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12月18日)
2022-12-18 00:00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到达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单选)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概念。任何问题都包含了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问题要求的答案,即问题的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所以问题就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既定疑问是问题本身的起始状态,即问题的给定信息。个体是通过给定信息来克服障碍情景的。

C选项,思维状态是思维系统的功能状态。思维状态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完整的结构,它的主要成分是思维主体大脑的生理结构和信息结构,以及基于这种结构的定势思维的个性特点。

D选项,思维起点是指学习和认知新的知识时已有的相关知识与能力。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2、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即( )。(多选)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保持

C.知识的更新

D.知识的应用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心理学派的知识学习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阶段、知识保持阶段、知识提取阶段。因此,ABD三项正确。

A选项,知识获得阶段,也叫知识的感知与理解。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新知识由于个体的注意与预期为个体所感知,激活个体原有的知识,经过选择性知觉,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作用,进入命题网络,成为个体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前半部分是感知的过程,而后半部分是理解的过程。

B选项,知识保持阶段,也叫知识巩固与转化过程,即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对于陈述性知识,通过复述和精加工等策略,对命题网络进行重建与改组;对于程序性知识,则通过变式练习,产生产生式系统。

C选项,知识的更新不是认知心理学所认为的知识学习过程的阶段。

D选项,知识的应用,也是知识的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例如,应用地理知识来回答地理方面的问题。知识学习的最后这个阶段与前两个阶段密不可分,知识获得阶段和保持阶段是最后提取阶段的基础,而知识提取阶段则是对知识掌握与否和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

综上分析,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BD。

3、关于知识学习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符号学习仅仅包括语言符号的学习,而不包括非语言符号的学习

B.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这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掌握这两个关键特征,就掌握了“鸟”这个概念的一般意义,这属于概念学习

C.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属于命题学习

D.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简单,无需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BC

【解析】奥苏贝尔将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例如汉字、英语单词的学习,就属于词汇学习。但是符号不限于语言符号(词),也包括非语言符号(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故A选项错误;概念学习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故B选项正确;命题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命题由句子组成,组成句子的词实际上都代表相关联的概念,故C选项正确;并列组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并不是无需比较新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故D选项说法错误。据此可知本题答案为BC。

4;研究表明,150%的学习程度能够获得最佳记忆效果,且又较为经济。( )(判断)

【答案】√

【解析】若要获得最佳记忆效果,则需进行过度学习。所谓的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即记忆效果最佳。故此题说法正确。

5、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判断)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合理组织复习的方法。合理组织复习的方法有四个:(1)复习要及时;(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3)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4)复习时要对学习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Copyright 2021 高正创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0360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932号